close

 

 
 

教導孩子有禮是一門學問,每個孩子的性格和脾氣從很早就已形成,切勿因為他還小,就不顧及他的感覺而去強逼孩子,造成他們的壓力。

幾年前參加了一個由台灣友人辦的烤肉會,聚會中不僅可以和熟悉的好友聊天敘舊,另外也認識了一些新朋友,當天來的人非常多,所以大家也盡情分享彼此在美國的生活心得,和自家的育兒經。

聚會接近尾聲,我和主人道別後正要走出門口,突然身邊飛來了一個小玩具砸中了我,轉身一看,原來是個小男孩正玩著他的玩具車,我對他笑了一下,準備轉身離開時,聽見男孩的父母要他向我道歉,於是我只好停下腳步,回頭「接受」這個小小的道歉。

只是,看著這個大約不超過兩歲的小男孩,對爸爸媽媽的要求似乎有些困惑,他的爸爸一直不斷催促著:「快點跟阿姨 say sorry! 」而男孩只是低著頭,說不出一句話來。接著媽媽也開始在一旁幫著腔:「快點啊……。」 男孩還是低頭不語,爸爸開始顯得不耐煩了起來,用越來越大的聲音斥責著:「快點!我叫你跟阿姨say sorry 啊!」

我開始覺得不太妙,趕緊和男孩的父母說沒關係,但男孩的父親堅持:「小孩砸到人就要道歉。」我也只能尊重他們的教育方式,尷尬地站在原地,而小男孩在父母如此雙面夾攻之下,困窘的小臉漲得紅通通的,淚水在眼裡打轉,看得出那小人兒也已然有了自己的脾氣,父母越是急聲催促,小嘴越是倔強地閉得更緊。

時間再回溯到更久以前,記得某日逛街途中,隨意逛進了一家玩具店,我晃到了展示著各式各樣角色扮演的道具區,有國王的王冠、袍子、盾牌,還有一個大桶子放滿了騎士的寶劍。

有個大約一歲多的小男孩,很快的拿起了一把玩具劍,興奮地揮舞著,在他身旁的爸爸不時提醒他要小心,而小男孩只是專注於他手裡的新奇玩意兒,所以一直不斷將玩具寶劍甩到身旁的人們。當時,我看著男孩的父親彎下腰來,輕聲地對他說:「如果我們傷到了別人,應該要覺得抱歉。」

〈爸媽手冊〉培養體貼心 勝過表面功夫

事隔多年,我仍時常想起這兩件事。我猜想,我們應該對文章裡的第一個情景比較熟悉吧!要一個未滿3歲的孩子承認自己的錯誤並道歉,是幾乎不可能達成的。

只是從小我們已習慣於接受來自父母的要求,要有禮貌、要說對不起、說謝謝、要笑臉迎人……,我們必須照著做,而大多時候,心裡卻並不好受。事件裡的兩個孩子都犯了錯(但非本意),第二位父親溫和明確的告訴孩子,如果傷害了別人,就應該要覺得抱歉,他顧及了孩子的感受,不強迫孩子道歉,並且也給了孩子機會去想想他人的感受。

教導孩子有禮是一門學問,每個孩子的性格和脾氣從很早就已形成,切勿因為他還小,就不顧及他的感覺而去強逼孩子,造成他們的壓力。

我時常提醒著自己,「希望父母如何對我,我便如何對待孩子。」我想,教孩子學會用一顆體貼的心待人,遠比只是實行著表面化的禮儀,來得更有意義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資料來自 facekoo 如有侵權請告知以便刪除  謝謝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熊麻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